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梦到几座三清道观,梦到几座三清道观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所以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
三清殿内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所以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
三清殿内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
三清殿遍及信奉道教的地方,其中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福建兴化三清殿、莆田三清殿、巍宝山三清殿、武夷山三清殿、成都青羊宫三清殿等著名建筑为中国文物建筑精品。
其中注明的三清观有:
苏州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观内建于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
殿内供奉的高达17米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塑像,堪称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
玄妙观中现存有唐吴道子画老君像、玄宗赞、颜真卿书法等碑刻,弥足珍贵。
安阳长春观三清殿。
安阳长春观始建于唐,为道教道文化旅游圣地。
历史的时空,长春观优秀的道文化传承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供人长久地敬仰和游览。
安阳长春观由东至西为山门、道观戏楼、小广场、玉泉圣水、灵官殿、财神殿、观音殿、邱祖洞、玉皇殿以及两侧的三霄殿、三清殿等建筑群。
观内松柏成林,花卉成园,敬拜各路仙家后,此处则为歇脚纳凉的绝佳去处。
福建莆田元妙观三清殿,该殿宋代称天庆观,元明易名为玄妙观,清避康熙皇帝玄烨讳而改为元妙观。
宋邑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称“天庆观三殿宏丽,甲于八郡”,寥寥笔墨点画出了当时该建筑群中以三清殿为主的三殿在宋代我省建筑中的鹤立地位。
整座道观原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
原总占地面积24亩,纵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清殿、玉皇殿
(又名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与三清殿横向并列的东有五帝庙、东岳殿,西有五显庙、西岳殿、文昌祠;同玉皇殿横向并列的东有林忠烈祠,西为关帝庙和福神殿。
今尚存山门、三清殿、东岳殿、西岳殿、文昌祠、五帝庙,五显庙及关帝庙大门等。
云南巍宝山三清殿。
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斗姥阁之后。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1736—1795),后曾多次修复。
原主要建筑有前后两殿及两配房,前殿内供救苦天尊塑像,后殿为正殿,殿内供奉三清塑像。
“文革”期间该殿被毁,现仅存原殿墙壁。
武夷山三清殿,建于唐代,位于大王峰下,原属万年宫古建筑群体中之组成部分。
民国时将其改为他用,称“中山堂”。
景区开发后重修并恢复旧观。
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三清殿位于武夷宫南100米,原为武夷宫的一个附属建筑。
1937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此重新规划建立所谓“赣粤闽湘鄂剿匪军东路军讨逆阵亡将士公墓”。
解放后,已将这些塔、碑、公墓等建筑平毁,而中山堂(纪念堂)及围墙、纪念亭等保留迄今。
1983年重修,重现当年建筑风采。
中山堂内还设有武夷山画院和“名家赞名山”陈列室。
1985年还在三清殿前新建一座题额为“渐入佳境”的白色花岗岩的牌坊,结构精巧典雅,上凿有福建省著名书画家潘主兰先生撰并书的对联“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
”三清殿是中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
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
山东烟台三清殿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
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
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
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红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
三清观,位于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城子坦镇政府对面,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世纪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观内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观。
1998年该观被列为普兰店市文物保护单位。
其规模程度为大连地区之首。
观内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观。
城子坦三清观占地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庙宇为20间观内还有千年古石匾,题有“归复堡”
(城子坦原名)字样,归服堡名称源于唐朝。
唐朝之前,大连地区为高丽占领。
唐朝时期,曾发兵征战到这里,从而使高丽得以归附,因而取名归服堡。
有人考证,这才是归服堡名称的真实由来。
唐朝征战高丽,曾发动三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第二次战争660年-662年,第三次战争666年-668年。
根据战争结局分析,归服堡名称如果源于唐朝,应在第三次战争时期,即666年-668年间得名。
千年古石匾是唐代该地区归服中国的历史见证。
安阳长春观位于安阳县善应镇西约1公里处的白玉山腰,距安阳市约25公里。
安阳长春观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顺势而为。
整个道观建在半山腰中,周围山势犹如玉龙盘绕,呈太师椅形。
后有盘古顶,左龙山,右龙洞,恒河从眼前盘桓而过,群峰拱卫,三山怀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
“青山绿水气温暖,冬寒照常芳草鲜。
王母玉池盛玉浆,金鱼戏游闪金光。
奇花异草散浓郁,苑圃似从天上降。
”安阳长春观,朝拜祈福圣地。
安阳长春观始建于唐朝,是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安阳长春观最繁盛时期在唐朝,据说有个烟霞大师十分了得,他在主持时,香火很旺。
他懂医学,经常为百姓看病,被当地百姓誉为神医道人;他识天象,精通农业,根据气象推测确定该种植什么庄稼,凡经他推荐种植的农作物没有不丰收的;他替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深受老百姓爱戴,老百姓都将烟霞大师奉若神明。
烟霞大师博学多才,安阳长春观经常高道云集,在此讲经论道,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也发生在安阳长春观。
相传民女赵京娘随父去北岳还香愿,不料路遇响马,被扣押于赵匡胤叔父赵景清所在的道观里。
赵匡胤闲逛道观时,便救下了京娘。
又怕她还会遭难,便护送她返家。
为了行路方便,二人结成兄妹。
一路上京娘敬佩赵匡胤的仗义相助,对他表示了爱慕之情。
赵匡胤却坚守了兄妹之礼,到家后,京娘之父欲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赵匡胤不愿蒙上“不义”之名而拒绝了,京娘为表贞洁跳湖而死。
赵匡胤即位后,得知此事,感佩京娘的忠贞,并专门为其敕封立祠,据传故事中的道观就是安阳长春观。
2013年北京太申祥和集团开始重新修缮安阳长春观,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修缮,2014年5月1日安阳长春观开始正式向游客免费开放。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北接岷山,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
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
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
一踏入青城山门,你就明白何以有青城天下幽之说。
山幽、水幽、林幽、亭幽、桥幽、路幽……著名作家老舍就在他的作品《青蓉略记》里,就惊叹青城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
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道逐级而上,山涧流水至上而下川流不息,阵阵山风透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风声、雨声、流水声混合起来,仿佛是天籁之音。
由于道家崇尚朴素自然,青城山的道观和亭阁都深藏于枝繁叶茂之间,感觉格外幽深,而大多建筑又取材于大自然,像竹木、藤条、树皮、树根等,没有丝毫人工的修饰,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确分外和谐。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导致这里的饮食都偏重养生,喜用药膳,这点很对广东人的胃口。
道士们习惯用瓜果之花来做食品,像白果、板栗、猕猴桃等,据说有强身健体之效,因此青城山的白果炖鸡和乳酒
(即猕猴桃酒)是不可不尝的。
特别推荐青城山的泡菜,以当地的天然蔬菜为原料,酸中有甜,香脆爽口,常吃能去腻清肠。
中国的名山总是和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倘若一座秀美的山川没有名人逸事相衬那就会少了许多的趣味。
正因此青城山的许多道观建筑都与名人有关,建筑于唐代的祖师殿环境清幽静谧是寻仙修道的绝佳境地,唐皇的公主、宋代的名士都曾在此隐居,抛去尘间的杂念伴随着殿内的真武祖师八大仙人的遗踪清苦平静地追寻着仿佛伸手可及的梦想。
除了环境以幽著称外,青城山的武术和气功也是历史悠久,中国四大武学门派中,出世最早,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淬炼,集武、易、医、丹、气于一身,因此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说。
虽然没有机会见识到青城派武术的绝技,但饭馆里的普通服务员的沏茶技术便让众人啧啧称奇:只见她扭腰、翻手、躬身……一招一式,仿佛在习武练功,其间长长的壶嘴流出来的茶则一滴不漏,全进了杯子中。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创建于公元1828年。
当时的承德知府
(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
20世纪之前,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类建筑。
承德魁星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办大型道场和庙会,前来朝拜的人很多。
现在承德魁星楼建筑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
主楼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处有碑廊,保存着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艺术品;再下面是荣仕和乐真两座大殿,供奉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张天师等系列壁画。
袁家山,又称小蓬莱、吕祖庙,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位于明代睢州城魁星楼东侧,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道教建筑群,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山建成后,数百年来的府州县地图均有登陆。
清初道教著作《道藏辑要·在陆肇祥》载:“襄邑(今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
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
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
……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至今灵应昭然焉。
”袁家山建于明代天启末年(1627年)袁可立致仕之后。
“当司马公(袁可立)在前明时,宦历中外,逮乞休归田,筑别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绝名花美石,极一时之胜”(袁可立曾孙《袁任墓志铭》)。
袁家山的建造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袁可立乘舰船出海与倭寇(一说后金)作战,战船行至大海中间,忽然狂风大作,恶浪掀天,昏暗中恍惚吕洞宾现身于袁尚书面前,袁尚书祷告保佑,煞时风平浪静,一仗取胜。
袁尚书归里睢州后大兴土木,仿照自己在海战中打造过的大型船舰形制,取蓬莱阁侧险之势,建袁家山以还原。
由于建在水中,地势颇高,世称袁家山。
袁家山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建望月台,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州范阳洵率幕僚大修袁家山,有诗赋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鸣剑兮鹤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苍生兮亿万斯年”,由此可想见袁家山当年之盛。
明王铎《甘露台》、清田兰芳《逸德轩文集》、彭定求《道藏辑要·在陆肇祥》、总统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等文献均有明确记载。
2014年6月,河南省文物局暨睢县政府对袁家山开始建山400年来最大规模的周边环境治理和维护工作,力争重现袁家山当年青山绿水原貌,随后袁家山被升格为2a级景区,而被满清刻意忽略的明末名臣袁可立及其相关崇道历史的研究也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道观里既有三清又有佛祖,是因为道教和佛教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交流和融合。
在道观中,道教的神仙体系中也有佛教的元素,如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在道教中也有相应的神位。
同时,道教和佛教在信仰上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两者都强调修行、积德行善、尊重自然等。
因此,一些道观里既有三清又有佛祖,是因为道教和佛教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信仰上有一些共同点。
关于梦到几座三清道观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